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丨沙漠治理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优势特色,着力培养服务北疆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人才
2024年11月06日 16:38   编辑:刘佳宜    来源:文字:陈士超 图片:沙漠治理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既是落实党中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的制度安排,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林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围绕服务落实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着力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面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分享各学院(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沙漠治理学院成立于2016年6月3日,其渊源为1960年在原内蒙古林学院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沙漠治理专业和1983年成立的水土保持专业。学院现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3个本科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依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成立了内蒙古农业大学“钱学森沙产业学院”,2023年获批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有沙漠治理与水土保持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土地整治工程系3个专业教学机构,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林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定位站、工程中心),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主办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年沙漠治理学院成立

2023年钱学森沙产业学院成立

本科教育教学的举措与成效

沙漠治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和实践“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突出防沙治沙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面向“三北”地区,服务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目标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想引领,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入融合

突出产教融合,构建多方位协同育人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研究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入融合的工作路径,积极推动“双融双促”,推进基层党支部“创先争优”,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支部特色,树标杆、树正气、树榜样,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经验和典型。沙漠治理与水土保持系教工党支部2021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被评为校级坚强堡垒支部,2023年通过自治区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工作样板党支部评选,2024年6月入选自治区首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单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名单,2024年10月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土地资源管理系教工党支部2021年被评为校级 “最强党支部”,2023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土地整治工程系教工党支部2021年被评为校级“最强党支部”,2023年被评为校级坚强堡垒支部。

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学院有14门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获批2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赵杏花教授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郑硕副教授在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徐阳老师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中荣获课程思政赛道一等奖。2022年,学院团委书记侯伟玮获得全区团干部上讲台技能大赛二等奖、自治区党委理论宣讲大赛优秀奖,入选为自治区团委“北疆青年讲师团”和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巡讲团”成员。

强化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按照“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训练”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系统的渐进过程。

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和各实践环节的相互衔接。学生从入学后的“专业教育”认识实习开始,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并将其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师生深入农业、农村生产和生态建设一线,进行专业社会实践,在为当地生产和生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学生得到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实践锻炼。

教学科研互动,一二课堂联动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是科研反哺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积极把自己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本科教学。学院要求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尽可能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近3年,全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0%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其中70%以上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持续举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卓越人才班,实行卓越班学生导师制,在二年级为卓越班学生选配学业导师,依托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结合教师科研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学科专业竞赛训练,近三年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1527人次。2022年,《巨有料》项目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内蒙古自治区“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3年,《菌草链》项目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沙产业专业赛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生态保护及修复技术与绿色高效养殖新饲料开发产业协同一体化新模式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总决赛铜奖;2024年,《以柠沃土—柠条生物质碳基复合土壤改良剂领军者》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铜奖。近3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等学科专业赛事奖项6项。

引领防沙治沙,坚守北疆生态建设

1960年,设立我国第一个沙漠治理专业,开始沙漠科学与防沙治沙的人才培养工作。1978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沙漠治理系。2016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沙漠治理学院。2023年,成立我国第一个“钱学森沙产业学院”。1999年,基于水土保持与水土资源利用研究师资和资源,设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1年,立足水土保持工程、水土资源利用工程、矿区土地复垦等研究师资和资源,设立土地整治工程专业。64年来,始终引领沙漠科学与防沙治沙研究和人才培养,坚守北疆生态安全建设,形成本、硕、博、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队伍建设,选树优秀典型

学院办学底蕴深厚、积淀丰富,在长期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形成了团结拼搏、求实奋进的院风。通过思想引领、文化感染、选树典型、机制约束等多措并举,培育并获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校级创新团队2个。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林业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永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郑硕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赵杏花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徐阳老师等先进典型。

突出需求导向,实行人才分类培养

对接我国新时期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实行学生分类培养,打造行业全链条人才供应格局。

发挥防沙治沙学科引领优势和特色,对接防沙治沙生态建设领域拔尖创新型人才需求,举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沙漠治理方向)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班,执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培养,强化科研思维训练。卓越农林班学生发表论文、获批授权专利等成果比例高于学院学生平均水平4.15倍,考研录取率高于学院学生平均水平2.38倍。

发挥水土保持、水土资源利用、土地整治工程交叉综合优势,对接生态建设领域复合应用型人才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执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对接沙区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成立内蒙古农业大学“钱学森沙产业学院”,2023年获批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2024年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沙产业方向)学生,执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

下一篇: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部署会

【关闭】